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。在上虞市人民医院的出院病人留言卡上,神经内科主任贾萍娟是被点名表扬最多的医生之一。病人对她的一致评价是:医德高尚,医术精湛,对病人一视同仁。
眼前的贾萍娟副主任医师,是一个纯朴、内敛的女子,脸上带着真诚的微笑。从1986年毕业分配至上虞市人民医院的25年医者生涯中,她把无私的爱和满腔的热情都献给了病人,完美地践行了“医者唯一目的,一切为病人谋利益”的誓言。

她是一个充满爱心的医者
一位病员在出院留言卡中写道:“我父亲因大便秘结致低位肠梗塞而辗转不安,急需通便,经灌肠后仍无效,看着父亲难忍的样子,我们都不知道该怎么办,看着贾医师用手帮我父亲一点一点挖出大便,解除了父亲的痛苦,我们真不知道该如何感谢她。”
“医生对待病人不仅仅是治病,而是要用医者的真心去接触和抚慰病人的心灵。”从医20多年,贾萍娟一直遵循着心中的诺言,无论是谁,只要是她的病人,她都会给予真诚的爱与温暖。
每周二是贾医师的专家门诊时间,为保证看病质量,贾医师的专家号都限挂20号。但仅20号经常满足不了病人的需求。考虑到一些病人远道而来却挂不上号,她于心不忍,她常常把自己的午休时间都奉献给了病人,就算有再多的病人,她都会一个不落地仔细给他们检查、询问、听诊……
不少在神经内科住院治疗过的病人,总会熟门熟路地到病区办公室找贾医师询问病情,贾医师总会报之以亲切的笑容,仔细地询问病情。有的病人好多天没洗脚,脱了鞋臭气扑鼻,几个年轻医生捂住了鼻子,贾医师却好像什么都没察觉到,还在细心地给患者查体,耐心地作着解释,知道患者对自己的疾病有足够的了解,才放心地送他们离去。
贾医师的爱心,感动了一些素不相识的病人。一位教师给医院办公室寄来了感谢信,“我来医院看神经内科,因当天没有专家门诊,我冒昧地到神经内科病房找贾医师。当时她正在查房,答应下午二点钟给我看病。事后知道,前一天晚上她值夜班,当天下午是她的休息时间。她对病人和蔼可亲,对工作兢兢业业,让我深受感动。”
她是一个认真负责的医者
一位年轻医师说:“我跟贾主任分在同一组已经很长时间,主任查房是最仔细的,她查房时从来不接电话,总是非常耐心地询问患者病情。我们忽略的一些细节总逃不过她的眼睛,有时候往往是这些细节成为解开病情的钥匙,使我们茅塞顿开。”
每件事情都亲力亲为,是贾萍娟一贯的工作态度。2003年1月,上虞市人民医院组建新的神经内科病区,她出任科主任,工作更加繁忙,常常放弃休息时间加班加点,是医院出了名的“拼命三郎”。
每天早上查完房后,贾医师只要有空,就会再去病房,看看病人还有什么需要。如果看到病人床头上放着鼻饲的药,她会主动把药注入胃管内,然后用很平常的语气对护士说已经给病人用过药了;如果发现病人有痰鸣音,她会给病人吸痰,不容易吸出的就用棉棒挖出来;一些脑梗死的病人出现吞咽困难,她会用冰棉棒帮助做吞咽功能恢复治疗,不厌其烦地指导病人进行康复锻炼……
遇到颅内血肿穿刺等急诊手术,只要病人需要,无论深更半夜,哪怕刮风下雨,她总是迅速赶到医院,全身心投入到抢救病人的工作中。跟随贾医师工作的年轻医师们说:“有时候太晚了,我们都不好意思叫她,第二天她知道后会严肃地对我们说,不管什么时候都要第一时间告诉她。在我们病区上夜班很放心,有主任做坚强的后盾,什么问题也不怕。”
一次,科室收住了一位被确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人,需要立即做手术。此时正是晚餐时间,贾医师立即放下饭碗,不到十分钟赶到了医院,马上与上海专家联系,两小时后上海专家到达时,她已妥善安排好了手术前各项准备。手术结束已是午夜12点,她亲自将病人护送至重症监护室,等病人生命体征稳定后才离开医院。凌晨2点,她再次拿起电话,向值班护士询问病情,听到病人病情稳定后,才安心入睡。
她是一个精益求精的医者
“要做一个好医生,最重要的是要始终热爱医生这个职业,敬业爱岗,精益求精,努力掌握新知识、新本领,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养和技术水平。” 贾萍娟是这样想的,也是这样做的。
贾医师有一种“不达目的死不休”的精神,那就是一定要把疾病弄得清清楚楚。碰到疑难的患者,反复询问病史,反复详细查体,仔细查阅资料,同事一起讨论,请教上级医院专家,直至弄明白为止。她诊断的病人,大多是慕名而来,其中不少是疑难杂症或急危重病患者。
丰惠镇有一位病人,几年前得了一种怪病,开始时两腿无力,不痛不痒不酸,但不能坐也不能站,一直卧病在床。期间到处求诊,一直无好转,且越来越重,吃饭靠人喂,大小便不能自理,对生活失去了信心,家人也终日以泪洗面。后经人介绍,抱着一丝希望慕名找到贾医师。贾医师经过仔细检查,诊断为“POEMS”病,通过她的精心治疗,病情逐渐好转,目前,生活已能自理。病人亲自写来感谢信,感谢贾医师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。
一位患者写来一封感谢信,信中说:“要不是贾医师,我真不知道要痛苦到什么时候。”原来,三年前患者得了一种怪病,到处求诊无望,通过贾医师的精心治疗,病人病情逐渐好转,重新恢复了生活的信心。
这些年,贾医师积极开展新技术、新项目的临床应用,在上虞市率先开展各种脑血管造影术,在上海华山医院协助下开展DSA全脑血管造影术及蛛网膜下腔出血动脉瘤栓塞术。1996年开始开展“颅内血肿微创穿刺”,到目前已做了近百例。开展“脑室引流”、“脑血栓溶栓治疗”,开展并指导良性复发性位置眩晕的手法复位治疗等。撰写学术论文《急性脑梗死患者糖代谢异常的诊断时机研究》等,发表在《心脑血管病防治》专业刊物上。目前,她是绍兴市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委员。
贾医师十分重视科室医护人员教学工作,做好“传、帮、带”,把自己的艺术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医师,还发动其他技术骨干热情带教。一些年轻医生说:“跟贾主任最好相处了,她总是微笑着和我们讨论病情,手把手教我们知识。记得在手术室,她教我们怎么样找穿刺平面,怎么样进针,她不仅教会我们业务本领,还用无声的行动教会我们怎样做人。”
她是一个淡泊名利的医者
贾萍娟是一个低调的人,对名利,看得很淡,有几次记者要采访她,她总是友好而谦逊地回绝。她不愿过多地宣扬,“只求做好自已份内的事情,对得起一个医者的良心。”
一位病人家属送给她1000元红包,希望她能多给予病人照顾,贾医师坚决拒收,她说:“不应该收的钱,我绝对不会要,作为医生,我有责任为你诊治,跟送不送礼一点关系都没有,你就别担心了。”
贾医师不收病人或家属红包,在医院是出了名的。她认为,在“德”与“财”上,作为一名医生尤其应该把握好,绝对不能为了贪财而玷污了医德。好几次,贾医师无法拒绝病人家属的红包,就托护士长把红包送到院办室,由院办转交病人家属。她不仅不收红包,还从不乱开药、乱检查、乱开大处方,经常到贾医师那里看病的老病号对此深有体会。
她的心里时时刻刻想着病人的康复,却把自己的健康放在最不重要的位置。她的身体本来就不怎么好,老是要感冒,许多次她总是一边挂点滴,一边跟其他医师探讨治疗方案的选择,还跟患者家属讲解病人的境况以及治疗后的恢复。同事们劝她多关心一下自己的身体,她也不领情,照样忙碌着,在病房,在CT室,在办公室,常常过了下班的时间,还能看到她瘦弱的身子仍在那里忙乎。
她用春风一样的微笑,慰藉着患者忧郁的双眼;她用春雨般的情怀,滋润着病人干涸的心田。25年如一日,贾萍娟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,践行着自己从医时的神圣诺言,书就了一个大写的医者人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