冬日的阳光斜斜地照进整洁的办公室,映着阎晓勤淡定的笑容,显得格外温馨。“我的事迹很平凡,没有闪光点。”阎晓勤的作风,是一贯的谦虚而低调。
1985年7月,阎晓勤从温州医学院儿科系儿科专业毕业后,进入市人民医院儿内科工作。从披上白大褂的那天起,阎晓勤就坚定了一个信念:尽自己最大的力量,为病人解除痛苦!

儿内科,历来是医院里工作最繁忙的科室之一。与成人患者不同,患儿往往不能清楚表述自身症状,情绪也难以控制,且小孩子的病情往往发展比较快,因此,在儿内科工作,不仅要有极大的责任心,还要有慈母般的爱心。
作为一名儿内科医生,阎晓勤把所有的生病的孩子都当作自己的孩子来对待,用真心关爱着她的小病人。当时,儿内科4个临床医生,轮流倒班,每个医生每隔四天就要值一个通宵班,夜以继日、加班加点对她来说是最平常不过的事。作为绍兴医疗机构的龙头老大,市人民医院本就承担着重要诊疗任务;而小孩子年幼体弱易生病的特性,更让儿内科的医生们忙得团团转。“记得有一次我上后夜班,就半夜的时间,一共来了100多号病人。”尽管忙得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,但阎晓勤始终耐心细致地为患儿检查,制订最佳治疗方案。在患儿家属中,提起阎医生,那是有口皆碑。
1999年,因工作需要,阎晓勤离开了临床第一线,担任了医院的医务部副主任兼质管科科长。2001年,又晋升为医务部主任。2008年1月,因为工作出色,阎晓勤晋升为市人民医院副院长。虽然离开了临床一线岗位,但阎晓勤依然秉承着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宗旨。“不能直接为病人服务,那就努力为病人服务的医护人员解除后顾之忧吧!”阎晓勤说。
在医务部工作时,阎晓勤得负责医患纠纷调解、质量管理、突发公共性事件等又苦又累的活。但她从来不叫一声苦。阎晓勤回忆说,有一次遇到一个医患纠纷,在她调解努力下,患者家属同意对患者尸体进行解剖以便查明原因,于是阎晓勤带着相关医生半夜里迎着寒风赶赴望秦山陵园。还有好几次,由于患者家属的不理解,在处理医患纠纷中,会因患者家属情绪激动而要默默地承受着不被理解的满腹委屈。
在市人民医院迁址新院的过程中,其中难度系数最高的是400多位住院病人的转送,其中还包括100余名危重病人,为了将病人平安地送到新院,阎晓勤和她的同事们事先作了大量准备工作,新院流程的设计、救护车的调配、人员的协调……所有工作都做得细之又细。2007年10月26日,所有住院病人安全、顺利地转送到新院。
升为市人民医院副院长后,阎晓勤分管信息化建设、健康体检、医疗器械、干部保健等工作。别看她个子不高,但她却有着创新的思维和充足的干劲。在她的努力下,她所分管的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。如去年5月,市人民医院承担了接收50名汶川地震伤员的任务。为了给地震伤员提供良好的医疗服务和贴心的后勤保障, 阎晓勤带着她的同事们专门在康复中心开辟了病房,在精心医治灾区伤员的同时,精心照顾伤员的日常生活,让伤员有一个安心、安静、安全的治疗环境。 今年11月,在全面推广电子病历之后,市人民医院推出了自助挂号服务,市民只要在自助挂号机上插入就医自助卡,根据屏幕提示操作,选择所需专科,确认后机器会自动打印挂号单,不必再到窗口排队,大大减少了非诊疗时间。
尽管工作繁忙,但阎晓勤始终没有忘记作为九三学社社员和政协委员的职责。在工作之余,她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,通过认真调研,精心撰写了《 关于进一步加强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收治和管理的建议》、《关于进一步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的几点建议》等提案,积极为推进我市的医疗卫生事业建言献策。去年,她还代表社市委在政协大会上作了《加快发展大桥经济 促进绍兴产业优化升级》的大会发言。
阎晓勤夫妇都在医院工作,平时照顾孩子的时间不多。“儿子从小就学会了泡方便面。”阎晓勤笑说,虽然很少有时间照顾儿子,但也培养了儿子独立的个性。从小学开始,儿子就能在脖子上挂个钥匙放学了自己回家。如今,儿子已上了大学,阎晓勤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身到卫生事业中。
“我只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平凡的事情而已。”一向低调的阎晓勤,始终强调着这句话。 |